投資風險其實與年齡無關

上述圖片取自Lnb信用市集

投資風險其實與年齡無關

如果你對投資有興趣,那一定聽過『投資一定有風險,投資有賺有賠,申購前請詳閱公開申明書』,然後訪間可以查到哪些投資商品的報酬率和風險的資訊,甚至可以找到『系統風險』、『非市場風險』、『標準差』、『Beta』、『投資組合』、『股債平衡』……一大堆專業名詞。

但這都不是重點,而是個人能承擔的虧損,才是風險。

首先,老P要說一件事實:每個人能承擔的虧損都不一樣,而投資風險和年齡沒有關係,是和短期、中期、長期的資金需求有關。



舉例來說:台股0050 ETF最高跌幅約22%,最長恢復期約3年。



如果你是普通上班族,每個月只能擠個3、5000去買ETF零股,手邊沒有急救金,只能靠死薪水過日子。

當遇到短期急需用錢的事情,例如汽車壞掉、自己或家人生病、家電損壞….這種動輒好幾萬塊。

或者遇到中期需要用錢的事情,例如結婚、生子、失業重新找工作…這種好幾十萬的費用

此時又遇到股票下跌週期,就只能認賠虧損把股票賣掉,而後續的漲幅也無法參與,因為你已經離開市場了。

投資最大的風險,就是你離開市場,無法參與長年上漲報酬。



該如何自我評估風險呢?

 

1. 『風險』= 因意外而喪失每個月的固定收入,或突然有一筆大開銷影響投資資產。


假設你是個理財觀念正常的人,那最起碼每個月收支是平衡的。

所以唯一的風險是,當你因為意外(生病、失業)而失去固定收入,或是突然有一筆大開銷,造成現金無法支付。

所以得賣掉投資資產(股票、基金、債卷、ETF….),無法參與長年上漲報酬。


2. 計算每個月的平均生活開銷費用:


用記帳的方式,得知你每個月『最低開銷的』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 + 保險 + 稅金。

這就是你每個月最低開銷的總生活費,以此為單位,就是你的緊急預備金。


3. 準備緊急預備金,並活在投資市場裡


緊急預備金就是專門應付『風險』,每個人的承擔風險不同,下列是老P建議。

單身有工作的人需準備:3~6個月的緊急預備金。

結婚還沒有小孩的人需準備:6~10個月緊急預備金。

有小孩的人需準備:10~15個月緊急預備金。

已退休人士需準備:> 36個月緊急預備金。

詳細可參考這篇文章『緊急預備金怎麼規劃?』

再重申一次,每個人在不同人生階段,緊急預備金的費用也不相同,所以這個金額是動態可調整的。可以參考『每個月該花多少錢才心安』


4. 為何已退休人士需準備 >36個月的緊急預備金?


根據台灣股市與美國股市,其最大虧損為40%,從虧損到獲利最長期間約3年。

只要你的緊急預備金能撐過三年,就能保障退休生活不被影響。


5. 如何規劃投資資產配置?請按照步驟進行。

 

首先,準備好符合你生人階段的緊急預備金(定存/貨幣基金/短期美國債卷)。

 

再者,每個月投入多餘資金,買進ETF0050/0056 , SPY500/QQQ ,直到總金額 = 25倍的緊急預備金。

 

額滿後,還有多餘的金資想投入,可考慮高成長個股(蘋果/亞馬遜/特斯拉/….)


如果你硬要買,請降低個股比例,大約2%即可。


6. 以10年以上的長期來看,股票的報酬比債卷高,又比債卷安全。


詳細說明由上述連結可知,這都是經過歷史數據考驗的。

訪間說的『股債配置』、『資產平衡』,目的都是為了降低投資的波動值,但也降低了報酬率。

而股債配置的條件前提是:你沒有緊急預備金,所以得降低風險。

但是,如果你已經準備緊急預備金,那就不用怕股票短期下跌拉!反而要趁機逢低買進,降低持有成本,造就未來更高的報酬。



7. 不要想贏過市場,能活在市場才是最重要的。


很多投資者會根據『技術線型』、『基本面』、『籌碼』…相關數據去判斷市場高低,進而想贏過市場,創造更高的報酬。

但事實上,目前能長期贏過市場的主動投資者只有巴菲特,其他的人全部都落後。

因為,判斷一次、兩次贏大盤也許可以,但想要每一次都贏過大盤是非常困難的。


最後,老P要說:隨易操作或是離開市場,就是最大的風險。

 

相關文章:

在〈投資風險其實與年齡無關〉中有 1 則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