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資專家卻不是靠投資賺錢!?

前言:

訪間的書籍或課程為求銷售率,常出現聳動的標題,像是:『用XX方法在O年賺千萬』、『懶人投資XX術』、『用XX法趨吉避凶』…或是近年最夯的存股投資,書的標題也變成『用X年存OO張股票』、『XX投資學』、『佛系XX存股』…之類的。

而書裡的投資大師在媒體、課程、社群裡分享他/她股票投資成功經驗,彷彿照著他/她的方法大家都能投資獲利、賺進千萬,享受財富自由的樂活人生。

但,如果投資達人的方法真的很有效,為何一堆鄉民仍是哀鴻遍野呢?

如果那些投資達人這麼會買股票,為何還要在外奔波上通告、出書、開課程呢?

 

投資只是佔總收入的一小部分

人們從表面上看投資達人光鮮亮麗、日進金斗,就以為他/她是靠書中的投資方法成功的,但這句話只對一半。

就像海底的冰山,股票投資只占達人總收入的一部分,絕大部分的收入都隱藏在深海下。

海底冰山-1真實的情況是,他/她是靠『這段時期』的投資獲利,再加以宣傳、曝光、增加知名度,被媒體塑造成投資達人。

進而拓展其他事業,像是出書、上通告、開收費課程、接股票業配…達到賺大錢的目的。

出書、上通告主要是增加曝光度,開收費課程、接股票業配才是賺錢主力,這些事情投資達人是不會告訴你的。

當他/她變成有名的投資達人後,會開始推薦一些個股,再用漂亮的話術包裝,恩…..內容就像股市財經台的名嘴說的那樣,只是要搭配他/她的投資特質而已。

 

為何一般民眾愛吃這套?

因為人的大腦偏好簡單化、喜歡成功、討厭失敗,所以大家都在尋找打敗大盤、獲利千萬的方法,而太複雜的理論人們沒耐心學習,所以希望投資達人能提供『簡單方法』,畢竟他是專家麻。

所以買專家的書,花錢去上課,就是希望能和專家一樣投資獲利賺大錢。

甚至更白話點就是聽專家報明牌,如果可以告訴大家買進賣出的時機點更好。所以,別那悶為何那些投資達人最後都淪為報明牌的名嘴?

因為股市公司想行銷自家的股票賺錢、投資達人想開拓事業賺錢、一般民眾想買股票賺錢,大家都想賺錢,這就是市場需求。

但是,因應潮流的投資方法真能長久賺錢嗎?叫那些投資達人秀出對帳單看看就知道了。

先不說達人的投資方法是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,甚至有些個股他只是推薦給大家,連自己都沒買。

當你照著那些專家的『建議』,不經思考就把自己的血汗錢投入時,無形中已喪失對金錢的掌控權。

老P自己也經歷過這些事。

 

那你幹嘛聽我的?

在前往財務獨立的路途上,每個人的理財方式都不一樣,更何況老P也不敢保證自己的方法一定能讓一般大眾成功。

老P的理財方式是以終為始的方式規劃預算,排列自己生活需求的重要性,將錢花在自己覺得重要的地方,並提高儲蓄率。

保留0.5~1年的生活費做緊急備用金,剩下的錢作為投資用,大部分投資指數型ETF,小部分投資於債券、商品、個股,買進並持有,直到需要用錢為止。

老P認為沒有最好的投資方法,只有最適合自己的,而投資只占財富獨立的一部分而已。

個人理財的意思是指:每個人根據本身的條件、狀況,所設定的財務規劃。

所以才要自己親自實驗,就像斷食減肥法一樣得親自去做才知道是否有效?

如果未來有一天老P達到財富獨立了,這將證明連老P這樣的平凡人都能達成,這方法也適用於老P的孩子、甚至是其他人。

這樣小孩就能將興趣喜好擺第一、金錢收入排其次,去選擇自己未來的工作,把最稀缺的時間花在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。

老P是這樣期許的。

 

相關文章:

在〈投資專家卻不是靠投資賺錢!?〉中有 2 則留言

  1. 小時候看媽媽每天盯盤、聽股市名嘴唬爛,我也覺得不解;標題的道理或許人人都懂,但看到眼前的明牌,就像地上的鈔票一樣,很難不撿起來…
    不過說到小孩,發掘興趣也不容易呢!想想我上大學填志願的時候,雖然不是以哪個科系最賺錢為目標,卻也懵懵懂懂地照分數填順位了;找到自己熱衷的事業,或許是件比賺錢更困難的事。

    1. Hi , IMS

      看來我們的媽媽都一樣呢,即使現在老媽依舊會抄股票明牌。

      我個人覺得,學校的科系分數與產業需求有關,甚至學校就是公司的人才培訓班,而不是教導學生探索自身的興趣、喜好。
      我曾對妹妹說:不用擔心大學的生活費,哥哥會供應你直到畢業,但我希望你在大學畢業前找到興趣與喜好,別像哥哥一樣。

      但實際上,的確很難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