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第二桶金更適合買房。

上述圖片取自https://www.52112.com/

 

其實第二桶金更適合買房。


前一陣子老P帶太太、小孩拜訪同學,參觀同學的新家。

新家位於桃園的重劃區,生活機能很好,走路就可以到達學校、夜市、菜市場、公園….。

高樓層的公寓,對面沒有建築物,有充足的陽光。

權狀40坪,30%的低公設比,三房兩廳格局,同學為了讓小孩有更多的活動空間,把其中一房打掉。

很棒的房子,不是嗎?


而且為了全家出遊露營時能裝更多東西,他換了新車子。

害老P不禁想問:「又買房又換車的,難道是中樂透大獎嗎?現在每個月房貸多少錢阿?」

同學笑笑地否認:「其實是把之前的房子賣掉,換成新屋的。房貸是30年,每個月繳約1.7萬」

同學的想法是,房子就像穿衣服,不要有一次到位的想法,適合目前的條件最重要。

他之前就是想一次到位,買了一棟別墅,但後來經歷工作轉換才換到現在的公寓。

等小孩長大了,又是不同的住宅需求,到時再換大三房的公寓。

所以他挑房子的條件是:地點、地點、好地點。

這樣房子才有增值的潛力,也能快速脫手,換取資金。

同學與老P的經濟條件差不多,所以他大部分的資產都換成房子了,他認為買房子就是一種投資。


老P卻認為買第一棟房子自住不是投資,而是負債。

 

因為一個有效的資產,有兩種定義:『定期產生現金流,並進入你的口袋』,或是『資產價值會隨著時間上升,最後賣掉取得價差報酬』


因為這棟房子只是自住,而不是出租。那就每年得額外支出房貸、管理費、維修費、稅,而且房子本身不會帶給你任何收入。

這十幾年來,台灣的房價的確是上漲,造就每個人的資產上升。

看似很漂亮,但很多民眾卻開心不起來,因為少了最後一步賣掉取得價差報酬』。


為什麼不賣掉?很多原因。

因為房貸還沒還完,周遭的房價也跟著漲,把房子賣掉也買不起房子,頂多打平而已。

除非搬去偏僻的地區住才有可能獲利,但誰會沒事離開生活機能好的地區呢?

只好繼續放著了,可是建商卯起來蓋房子,未來誰又能保證房價會依舊往上漲呢?


一個賣不掉又無法出租的房子,就像一幅昂貴的畫,看起來很漂亮卻無法產生效益。



所以老P認為,第一棟自住房帶來的效益,是心靈層面大於實質效益。

不能說同學做錯了,因為老P也認同每個人生階段有不同房子需求,只要地點好就不怕資金卡住賣不掉,只是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而已。


老P認為,第一桶金適合錢滾錢投資,第二桶金更適合買房。


以金雞母做比喻,大家都希望金雞母能一直生金雞蛋。

用金雞蛋換取營養食品,養大金雞母,讓牠源源不絕生出更多雞蛋。

如果因為主人心血來潮把金雞母殺掉換一幅畫,雖然心靈獲得滿足但未來卻會餓肚子。

到最後只能花更多時間慢慢存錢,重新買隻小雞,再等待牠長大生金蛋。

換個方面想想,其實就是延遲享樂的觀念。

第一隻金雞母不要殺掉,讓牠持續生金蛋,然後一部份的金蛋去買營養品養大金雞母,一部份的金蛋存下來做房子的頭期款。

等到頭期款存到時,就可以無痛買房了。因為金雞母依然持續不斷的生金蛋,這些金蛋可以幫忙付房貸。

到時你將會更多可支配金額,對生活品質來說會更好。

 

 

相關文章: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