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財的目的,是為了未來有選擇的權力。

上述圖片取自今週刊


理財的目的,是為了未來有選擇的權力。



   最近老P有個感觸,一般人在剛出社會時會期許自己在未來的職場能發光發熱,也許是年薪百萬,也許是在跨國企業當主管職,也許是全世界到處出差體驗不同民俗風情…


但進入社會後才發現夢想和現實是有差距的。像每天都被一堆狗屁倒灶的人事物纏著,但薪水只有少少的三萬多塊。


公司的辦公室文化就像宮廷劇一樣,一個不小心就從此黑掉,無法升遷。

年輕人對公司現狀不滿,就跳槽到其他公司,但發現其實也好不到哪去!類似的事情一直發生著。

隨著年紀增長,薪水也增長為四、五萬,但夢想會變得更加實際,甚至沒有夢想可言,因為早已屈服於現實了。

這時候的人已經成家有小孩,雖然薪水增加了,但肩膀上的負擔隨著房貸、車貸、小孩的教育費、雙親的生活費…也跟著增加了。

儘管他們會抱怨公司待遇不好、主管和同事很機車…但就是不敢換工作,因為他們每個月的薪水都得支付那些固定開銷。

唯一的小確幸是年終獎金,扣除掉過年紅包、保險和稅金後,剩下的錢也許可以出國旅遊。

然後,繼續很幹又認命的工作一年,祈禱自己不要被裁員或是公司倒閉。

最後,希望小孩未來有更好的發展!


有一些同事和朋友對老P說:我覺得自己的未來發展就只能這樣了!


因為那些固定開銷已經讓同事喘不過氣,不敢尋找其他機會了。

讓老P拆解上班族的固定開銷,主要分成房貸、車貸、保險和稅金、小孩的教育、生活費。


而其中很多項目可以節省,像是保險可以從終生險改為定期險。小孩的學校也可以從雙語改成一般學校,安親班改由阿公阿嬤照顧。生活費就從外食改成家裡自己煮,取消家裡第四台…等等

但房貸與車貸是一開始就定死了,你每個月都必須繳錢給銀行,而且不能發生任何意外,否則銀行會沒收你的資產。

因為每個月都得繳貸款,所以不能發生任何意外,這也意味著得放棄改變的機會。
老P曾問朋友一個問題:

假如你有個工作機會,能讓年薪比現在多出個三、四十萬,但你必須重零開始。這意味著這是陌生的產業,你得重頭學習,這是陌生的環境,你和你的家人得重新適應


這樣,你願意改變嗎?

朋友當時是拒絕的,因為他還有房貸,而且已經習慣現在的居住環境。

雖然在公司老是接屎缺,心情總是很幹,但要放棄本身的專業技能跳槽到其他產業重零開始,就覺得風險好大。

但假使,你沒有貸款,身上又有一年的生活費存款,而且每個月有兩萬塊的被動收入。


你願意冒著風險,拼一個改變的機會嗎?


ㄟ~~這似乎可以考慮一下,對吧?

也許夫妻倆其中一個人變動,另一個持續維持家計,慢慢改變著,最後舉家換到新環境。

老P認為,理財的目的,是讓你在未來能有選擇的權力。


理財簡單來說,就是『開源』與『節流』。


開源與節流是息息相關的,你得先節流並累積資本,才能冒著風險去開源。


節流的方式有很多種,但刪減固定開銷是最有效的辦法之一,這比你縮衣節食省東省西快多了。

也許你會認為那些固定開銷都是必須的,無法刪減。

但其實只要花點心思或是轉個觀念,你就會發現其實是有其他方法可取代的。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